昨天(7月18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苏州自贸片区位列第十,在全国排名中提高3位,同时位列第五批获批自贸区的第一名。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已连续第十年对外发布,这项成果作为总结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与进一步分析改革方向的系统性研究,为自贸区制度创新政策的落地与创新方向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全国共计57个片区参与评估。在多个细分维度,苏州自贸片区均位列前十,其中金融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六。
一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40项,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加速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活跃、开放底色最鲜明、产业优势最突出、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最优越的自贸片区之一。
去年,苏州自贸片区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通过多维度突破,深耕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阳澄数谷建设并正式挂牌“苏州国际数据港”;探索DEPA框架下中新数字贸易合作,制定《苏州工业园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推动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江苏省首个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落地,建成全国首个跨省、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推出“企业出海一件事”服务模式,实现境外投资业务高效集成办理。
苏州自贸片区以创新驱动和开放协同为核心,重点布局前沿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形成研易达、研易购等制度创新举措30余项,其中全国首创6项,全省首创10项;积极疏导产业发展堵点,争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获评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制定全国开发区首个ESG行业标准。
苏州自贸片区持续营造活跃的金融创新氛围,不断提升区域金融中心高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片区的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全面落地,成功开展QDLP对外投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试点,获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委托登记权,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苏州自贸片区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服务保障以苏州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建设,集聚大院大所37家;推动科技与金融创新融合,设立全省首家科技要素交易中心,落地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风险保障综合险产品——“园研保”;加速人才要素集聚,成功争取《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落地,在全省首批开展生物医药工程正高级职称评审。
苏州自贸片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首店“一件事”服务模式,有效推动首店公司设立、许可办理分别提速50%和30%以上;累计上线“企业出海”等9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发布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规范》;持续推进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上线“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功能迭代升级并正式启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SZO”代码,苏州成为国际航线“始发地”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