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一年来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成果丰硕

时间: 2025-08-10 01:24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促成签订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合同225份,合同金额超过2.25亿元;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对接139家,融资金额超13亿元;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23项;协助地方引进各级人才900余人次……近日,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考核专题会议召开,各产业科技镇长团总结亮点经验,交流学习做法。一年来,科技镇长团在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服务产业升级、链接高端资源、助力地方发展等方面成果丰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和乡村振兴等任务,苏州市第十八批科技镇长团正在组建,将于近期正式上岗。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支“劲旅”将继续担当“人才科创桥梁”,促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持续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与人才引育,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和智力支持。

链接资源,助力地方与院所精准对接

科技镇长团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持续深化江苏省各地与全国高校院所之间的科技、产业、人才交流合作。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有团员100余名,来自近40家高校院所和15家部省机关、国企等单位,每一个团员的背后都链接着丰富深厚的科研创新资源。

依托天津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派出单位的优势科技资源,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团推动高校与长光华芯、宝士曼半导体、英维特科技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形成技术合同总金额超2000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团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上海交通大学与铸华新材料、苏州大学与昆山赛阳电子等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智能生成检测等领域合作,全年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20余项。“县县通大院大所、镇镇有教授博士”,科技镇长团让地方推开了大学的门,地方与院所的合作、科技与产业的对接高效推进。

高端装备与航空航天产业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推动成立“工业AI赋能高精度智造科技创新中心”,促成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建“汽车内饰表面微纳制造创新联合中心”。

在当好“宣传员”“招商员”的同时,科技镇长团的成员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化身“智囊团”。“姑苏区坐拥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古建筑类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古城保护和数字创意产业团副团长、江南大学副教授章洁认为。结合专业所长,章洁在派驻期间精准介入,联动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团队,将古建物理数据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孪生底座”;对接国家艺术基金“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企业骨干系统学习文化IP开发与数字场馆运营;构建高校技术输出、企业场景验证、国家基金孵化人才运营、市场收益反哺研发的闭环,形成可持续创新生态。

一线“会诊”,推动科创资源高效汇集

“我们创新资源获取渠道不足,当时急需精准的‘技术嫁接’,幸好有这项机制,帮助我们对接医院的技术资源,实现了研发和应用方面的突破。”谈及科技镇长团对企业的帮助,星童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去年9月起,南京鼓楼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技术推广部主任张大淦任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科技镇长团副团长。其间,他深入生物医药企业调研,针对企业技术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12月,他成功促成南京鼓楼医院向星童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转让一项发明专利“抗PD-1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转化合同交易金额达800万元。双方还将携手推动血清sPD-1检测试剂盒的联合研发,填补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标志物临床检测的市场空白。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团依托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推动建立“整车协同创新平台”,促成研究院与江淮汽车、华为开发高端车型的车身结构,与比亚迪、吉利分别签订轻量化技术研发协议,累计签订技术合同6200余万元。策划举办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会议、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论坛等6场行业会议,有效提升了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影响力。

通过金融服务为科创企业提供保障,常熟市连续4年选派金融领域团员,聚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积极搭建资本与产业的对接桥梁。第十七批新能源产业团中有2位团员来自中信建投与元禾控股,他们成功对接并推动重点科创企业集萃高合、博涛等项目完成融资,其中集萃高合获融资5700万元,博涛获融资1.36亿元,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93亿元,为项目落地和产能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懂行的产业专家组团深入企业一线‘会诊’,为企业带去了实打实的帮助,让创新平台和金融活水等产业发展所需得以高效聚集。”苏州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等名校院所的专家人才和复合型管理干部人数占比超50%,对于基层来说他们都是送上门的专家。在科技镇长团的推动下,超13亿元融资、23项创新平台在过去一年落地苏州。

分类施策,实现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过去一年,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紧紧围绕产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分类施策,促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在先进材料产业团的助力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张家港签约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张家港分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向张家港市推荐海外高层次人才近百名,促成学校师生来地方工作80余人。

低空经济产业团聚力人才引育,搭建链式服务对接平台,在苏大未来校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相关单位共同组织“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2025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本地专场招聘会3场,覆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提供岗位600余个,吸引青年人才2000余人次。

从助力地方科技产业发展,到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和乡村文旅发展,科技镇长团全面赋能。光福镇是“苏作苏工”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在科技镇长团的选派中,光福镇与苏州工艺美院保持着长期深入的合作,先后有6位美院的专家、教授派驻到光福。2017年10月,全市首个苏作工艺类“校地合作”办学机构——苏作工艺学院启用,依托学院创新形成了“大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钱建良、马洪伟等70余名手工艺匠人通过苏州工艺美院成教大专班实现技艺、文化“双修”。同时,历任科技镇长发挥纽带桥梁作用,通过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传统技能大赛、项目制培训雕刻班、刺绣班等方式,强化工艺人才“苗圃”建设。去年底,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南京传媒学院廖文姗老师团队共同创作的原创歌曲《香雪》在央广网上线,在赏梅季为光福文旅增添助力。

深耕企业一线、了解技术瓶颈,结合自身资源攻关技术难题,在这样的实践历练中,不少科技镇长团成员也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苏州科技大学马春兰2023年起担任苏州市光子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苏州科技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建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联合苏州科技大学与镭创高科共建激光图形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与固锝电子、长光华芯共建中马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助力长光华芯、亨通光电等龙头企业牵头获批省级创新联合体。担任团长期间,她系统学习有关政策与产业管理逻辑,提升政策研判和产业服务水平。2025年,马春兰由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调任苏州科技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实现从高校学者到复合型管理者的转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